2025年5月份猪肉价格走势分析

2025年5月份,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呈现小幅波动、反复调整的状态,全月的走势呈现平稳的状态(见《5月份白条猪批发平均价走势图》)。

月初,白条猪批发平均价是17.45元/公斤,月末的价格是17.55元/公斤,月末与月初相比,价格上涨0.57%。

月内的最高价是18.20元/公斤(5月6日),比4月份的18.40元/公斤下降1.09%;比3月份的18.0元/公斤上涨1.11%;比2月份的22.50元/公斤下降19.11%;比1月份的21.50元/公斤下降15.35%。月内最低价是17.10元/公斤(5月4日),比4月份的17.15元/公斤下降0.29%;比3月份的17.0元/公斤上涨0.59%;比2月份的16.90元/公斤上涨1.18%;比1月份的18.30元/公斤下降6.56%。

月内的最高价比最低价高出的幅度为6.43%,波动的幅度比4月份的7.29%略有收窄。波动幅度收窄的原因主要是月内的最高价、最低价均低于4月份,其中最高价下降的幅度略大一些,使得最高价与最低价的差距有所缩小,月内价格波动的幅度略小于4月份。

5月初,进入5•1假期,单位食堂放假,用肉量急剧下降。每天到场的白条猪数量比平日也有所下降,但是需求下降的幅度超过上市量下降的幅度,使得肉价逐渐走低,在假期后半段时,价格下降到低点;在假期结束之前,单位食堂为开工提前备货,当时上市量是有所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不及需求增加的幅度,使得肉价快速反弹,价格达到阶段性高点。整个5月份,月内的价格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就出现在假期的后半段。此后,价格虽然不时地出现一些波动,但是波动的幅度都很小,再也没有突破假期内波动的幅度。因此,整个5月份,全月的价格走势基本上保持平稳运行的状态,整月价格波澜不惊。

2025年5月份,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的加权平均价是17.55元/公斤,比4月份的17.65元/公斤下降0.57%;比3月份的17.31元/公斤上涨1.39%;比2月份的17.66元/公斤下降0.62%;比1月份的19.35元/公斤下降9.30%。

2025年5月份的价格比2024年同期的19.28元/公斤下降8.97%;比2023年同期的16.71元/公斤上涨5.03%;比2022年同期的19.12元/公斤下降8.21%;比2021年同期的22.67元/公斤下降22.58%。

2025年5月份白条猪日均上市量为1702.55头,比4月份的1771.73头下降3.90%;比3月份的1752.71头下降2.86%;比2月份的1549.21头增加9.90%;比1月份的2118.36头下降19.63%。

5月份日均上市量比2024年同期的1546.23头增加10.11%;比2023年同期的1714.48头下降0.70%;比2022年同期的1609.26头增加5.80%;比2021年同期的1306.42头增加30.32%。

上述数据表明:

1、日均上市量环比小幅下降

5月份,日均上市量比4月份有3.90%的降幅,降幅稍微明显一些。拉动日均上市量月环比小幅下降的原因主要三方面因素:

⑴肉类消费进入淡季。在近5年同期中,只有2021年5月份的销量超过4月份,月环比有0.92%的增幅,其他年份几乎5月份的销量都不及4月份。主要原因是气温升高以后,人们对肉制品的需求下降,消费欲望下降;

⑵、5•1长假,单位食堂用肉量明显下降。单位食堂是批发市场肉类采购的大头,在5•1假期内,单位食堂用肉量下降以后,对全月的日均上市量有比较明显的下压作用;

⑶、屠宰厂稳量保价。在进入消费淡季以后,上市量增加就会对价格形成打压,屠宰厂为了自身的利益就要保住价格,就要对上市量有所控制,也会适当压缩一些上市量。

尽管如此,今年5月份的日均上市量在近5年同期中仍然处于第二高点,需求对销量仍然有比较明显的支撑。

2、全月价格运行平稳

月内的最高价比最低价高出的幅度只有6.43%,价格波动的幅度这么小在近几年同期中是北京罕见的,不止如此,今年从2月份开始,肉价始终处于稳定的状态,在2-5月份中,月度加权平均价最高的是2月份的17.66元/公斤,最低的是3月份的17.31元/公斤,4月份是17.65元/公斤,5月份是17.55元/公斤,在这4个月中,月度加权平均价波动幅度也仅仅只有2.02%,说明肉价一直处于僵持的状态,就是我们此前多次谈到那样“涨又涨不起来,降又降不下去”的状况。

综上所述,由5月份白条猪价格走势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肉价终将会有所下行

最近几个月,肉价处于“涨又涨不起来、降又降不下去”的僵持状态,这种状态的出现是由两方面原因构成:一方面,涨不起来,是因为毛猪存栏充足,能繁母猪存量充足,毛猪的供应能力充足,并且略有过剩。在这种状况下,肉价很难有什么实质性的上涨基础;另一方面,降不下去,是受到预期的支撑,是压栏对价格的支撑。这种压栏,既有养殖场推迟出栏的原因,由于一部分毛猪进入“二育”,继续饲养了一段时间,导致供应量后移。今年以来,大体型的白条猪在市场上的占比是比较高的,这些大体型的白条,通常是推迟1-2个月出栏的毛猪,如果按照正常的出栏时间顺时出栏,毛猪供应过剩的现象肯定会在价格上有所表现。所以,价格降不下去的主要原因就是有一部分毛猪在该出栏的时候没有出栏,减轻了当时毛猪的销售压力,但是这些推迟出栏的毛猪终归还是要进入市场,销售压力也只是向后推迟了一段时间,推迟了肉价下行的时间而已;

2、合理调控产能

由于肉价运行平稳,毛猪产能略大于需求的状况没有得到真实的反映,使得能繁母猪的存栏量达到理想值的上限,这种状况如果较长时间维持下去的话,毛猪产能过剩的现象有可能会集中表现出来,到时候肉价波动的幅度就会放大。所以,最近几个月肉价走势平稳实际上掩盖了产能略大于需求的现实。养殖场不可以抱怨侥幸的心理,应该适当调控一下产能,不能再继续扩张了。


作者:刘通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5-06-02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