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 周 市 场 动 态2025.9.27—10.3日

一、白条猪价格走势

本周,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先抑后扬。

10月3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平均价是15.75元/公斤,比上周同期(9月26日)的16.10元/公斤下降2.17%;比上月同期(9月3日)的16.70元/公斤下降5.69%;比去年同期(10月3日)的21.25元/公斤下降25.88%。周环比小幅下降;月环比小幅下降;年同比大幅下降。上周,价格同比下降24.24%,本周同比降幅有所放大。

本周,白条猪日均上市量为1741.14头,比上周(9月20-26日)的2023头下降13.88%;比前2周(9月13-19日)的1851.14头下降5.89%;比前3周(9月6-12日)的1802.14头下降3.33%;比前4周(8月30-9月5日)1787头下降2.51%。

去年同期日均上市量为1609.86头,年同比增加8.22%。上周同比增加18.44%,本周同比增幅大幅收窄。同比增幅收窄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周环比下降了5.75%,而今年周环比则下降了13.88%,今年周环比下降的幅度高于去年,使得日均上市量同比增幅明显缩小。

最近一段时间,毛猪的价格连续下降,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也连续下降,屠宰厂在最近一段时间几乎没有挣到钱,甚至还有所亏损,无论是养殖场还是屠宰厂,都面临着较大的销售压力。

本周前期,由于临近两节,企事业单位食堂的采购量有所下降,但是上市量仍然充足,拉动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不断地下探。随后,进入节日假期,屠宰厂由于前期出现亏损,在节日假期中的上市量锐减,又拉动肉价有所攀升。尽管本周后期肉价回升,但是仍然低于上周后期的价格水平,肉价反弹的高度没有回升到下降之前的水平。

9月份以后,毛猪供应呈现阶段性过剩的特征。造成阶段性过剩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毛猪的产能比较充裕,即使按照正常的出栏节奏,供应还是略大于需求的,这是养殖场不得不面对的事实;一方面是此前积压的毛猪,包括推迟出栏时间的毛猪和流向二育以后又重新出栏的毛猪也赶在此阶段出栏,放大了毛猪供应阶段性富余的程度。据新发地市场的商户反映,近期又有一批大体型毛猪在出栏,大体型白条的占比也有所增大。

此前我们曾经多次提到:在“二育” 毛猪还没有完全被市场消化之前,在大体型毛猪还没有完全被市场消化之前,在毛猪产能还没有得到实质性压缩之前,肉价很难出现实质性的回升。

在这种情况下,短时间内养殖端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销售压力,也仍然面临着控制和压缩产能的压力,肉价在低位运行的状态恐怕还会要继续延续一段时间。


二、鸡蛋价格走势

本周前期,鸡蛋批发的平均价保持稳定,周后期回落。

10月3日,新发地市场鸡蛋批发平均价是7.0元/公斤,比上周同期(9月26日)的7.34元/公斤下降4.63%;比上月同期(9月3日)的7.02元/公斤下降0.28%;比去年同期(10月3日)的8.75元/公斤下降20.0%。周环比小幅下降;月环比微幅下降;年同比大幅下降。上周,年同比下降24.02%,本周同比降幅有所缩小。

本周前期,鸡蛋价格在上周后期回落的基础上稳定运行了几天,随后便开始了连续下降。周前期,属于节前的采购高峰期,由于单位食堂用蛋量减少,民间的节前储备也已完成,节前的需求趋于平稳,蛋价的走势也维持了稳定。周后期进入两节假期,需求快速下降,蛋价也开始掉头向下。

9月下旬以后,鸡蛋需求下降,鸡蛋供应大于需求的状况再一次凸显,蛋价也再一次进入下降区间。此前蛋价曾经以为北蛋南运一度走高,在9月下旬以后,北蛋南运规模收缩,对蛋价的支撑作用明显减弱,再加上入秋以后温度适宜,蛋鸡的产蛋量增加,蛋价也失去了上涨的动力。

往年9月下旬到10月上旬,蛋价都会出现季节性下降,今年也不会例外。而且按照近期鸡蛋的供求关系来看,蛋价实际上还有下降的空间。所不同的是,今年中秋节排在国庆节之后,一些单位中秋节为员工发放福利,今年发放的鸡蛋礼盒相对较少。节前礼盒消费较少,节后鸡蛋需求下降的幅度就会缩小,节后鸡蛋需求恢复的时间也会缩短,蛋价下降的速度会相对温和一些。尽管如此,在鸡蛋产能大于需求的情况下,养鸡场,特别是中小养鸡场,仍然面临压缩产能的抉择。夏季蛋价一度走高,养鸡场一度摆脱亏损,都是蛋价季节性的表现,产能大于需求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三、蔬菜价格走势

本周,蔬菜的整体价格连续回落。

10月3日,新发地市场蔬菜加权平均价是2.88元/公斤,比上周同期(9月26日)的3.10元/公斤下降7.10%;比去年同期的3.94元/公斤下降26.90%。周环比明显下降;年同比大幅下降。上周,价格同比下降25.84%,本周同比降幅略有放大。

本周,蔬菜的整体价格连续下降,降幅比较明显。拉动价格下行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本周处于两节假期,单位食堂的需求量明显下降,蔬菜的整体销量也有比较明显的降幅,拉动了菜价的下滑;一个是后续产地的蔬菜大部分能够按时衔接,蔬菜产地转换过程比较顺畅,供应相对充足,推动价格下行。

本周前期,临近假期,单位食堂的采购量连续下降,市场内蔬菜的存量较大,商户们虽然减量采购,但仍然按部就班地向市场稳定供菜,市场供应充足,需求减少,拉动价格走低。比较明显的是大白菜、芹菜、散菜花、小油菜,价格在节前就开始下降,一直延续到节日假期。其中小油菜由于市场销量下降,地里的小油菜已经造成,商户的收购量下降,地里卖不完的小油菜越长越大,到周后期,地里小棵的小油菜已经比较少见。地里小油菜的销售压力增大,地头收购价不断地下探。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鲜嫩蔬菜的供应地会从北京以北地区向北京以南地区转换,在本周,大部分蔬菜的转换过程是比较顺畅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散菜花、圆白菜、芹菜。前段时间,散菜花的供应地从张家口的坝上地区南移到坝下,前两周又从坝下南移的北京延庆,本周,北京大兴及大兴以南、河北廊坊固安县的散菜花也开始上市,散菜花供应偏紧的状况得到有力的缓解;圆白菜在本周基本上完成了产地转换,主产地已经从张家口南移到河北廊坊、保定;芹菜的供应地正在从张家口跨越到山东德州,到本周末,德州的芹菜已经进入北京市场。冷凉地区的蔬菜耐储性比较好,只要冷凉地区还有蔬菜,商户更愿意销售冷凉地区的蔬菜。但是,后续产地蔬菜上市,对前面产地蔬菜的价格也形成了压力,山东芹菜长成以后,张家口芹菜的价格就出现了快速下降。

此外,内蒙的小菠菜还没有完全退市,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小菠菜已经开始大量上市,夏季靠冷凉地区供应的散叶生菜、罗马生菜,团生菜,现在的主产地已经回到了北京本地及周边地区。

产地转换比较顺利的进行,使得蔬菜的供应能力及供应的稳定性明显增强,一部分蔬菜价格回落的幅度比较明显。

除了产地转换以外,近期还会进行生产方式的转换,此前露地生产的蔬菜会转换成大棚蔬菜,冷棚蔬菜会转换成暖棚蔬菜。目前辽宁长茄有一部分已经转换成暖棚生产了,目前是冷棚、暖棚蔬菜共同应市;西红柿也是冷棚、暖棚蔬菜共同应市;黄瓜则是暖棚黄瓜正在取代冷棚黄瓜。

生产方式转换的过程中一度拉高了菜价,随着转换过程进入尾声,暖棚蔬菜的供应能力增强,价格也表现出稳中有落的走势,黄瓜价格回落的速度来看一些;西红柿、长茄的价格已经爬过高点开始下坡。

本周,也有一些蔬菜的转换过程不太顺利,主要是前期蔬菜上市接近尾声,后续蔬菜的上市期有所推迟,中间有短时间断口。这些蔬菜主要表现在豆角类、椒类蔬菜及莴笋。主要是后续产地的蔬菜在生长期内受到连续降雨和强对流天气的影响,有秧苗受损的情况,复壮过程用时长一些,形成批量上市条件的时间有所推迟,使得这些蔬菜的价格仍然停留在高位。不过这种状况持续的时间也不会太长,后续产地的蔬菜终归还是要上市的。

假期过后,一些因为需求下降而拉动价格下行的蔬菜,价格也可以会出现一些反弹,但是,这种反弹的力度会相对较弱,反弹的时间也会比较短暂。特别是北京地区蔬菜供应将从夏季模式转换为秋季模式,对价格还会形成向下的拉动。相比夏季,秋季蔬菜供应的稳定性会明显增强,而且今年秋季,后续蔬菜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大,一旦形成批量上市条件,供应会比较宽松,价格也会有一定的回落空间。包括近期衔接不畅的几类蔬菜,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都会完成衔接的过程,价格也会从高位下滑。


作者:刘通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5-10-04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