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条猪价格走势
本周,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波动下行,降幅明显。
10月10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平均价是14.40元/公斤,比上周同期(10月3日)的15.75元/公斤下降8.57%;比上月同期(9月10日)的16.80元/公斤下降14.29%;比去年同期(10月10日)的20.60元/公斤下降30.10%。周环比大幅下降;月环比大幅下降;年同比大幅下降。上周,价格同比下降25.88%,本周同比降幅明显放大。
本周,白条猪日均上市量为1552.14头,比上周(9月27-10月3日)的1741.14头下降10.85%;比前2周(9月20-26日)的2023头下降23.28%;比前3周(9月13-19日)的1851.14头下降16.15%;比前4周(9月6-12日)的1802.14头下降13.87%。
去年同期日均上市量为1515.57头,年同比增加2.41%。上周同比增加8.22%,本周同比增幅大幅收窄。同比增幅收窄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周环比下降了5.86%,而今年周环比则下降了10.85%,今年周环比下降的幅度高于去年,使得日均上市量同比增幅明显缩小。
本周大部分时间处于两节假期内,在两节期间,单位食堂用肉量明显下降,市场内的白条猪分割肉主要销售给了餐饮业和居民,需求量明显不及平日,使得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比平日有比较明显的下降。而且在销量下降的同时,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也同步下降,本周末的价格比上周末有8.57%的降幅。
肉价下降,除了假期内需求有所下降以外,主要原因是供应过剩。上周我们曾经说到:“9月份以后,毛猪供应呈现阶段性过剩的特征。造成阶段性过剩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毛猪的产能比较充裕,即使按照正常的出栏节奏,供应还是略大于需求的,这是养殖场不得不面对的事实;一方面是此前积压的毛猪,包括推迟出栏时间的毛猪和流向二育以后又重新出栏的毛猪也赶在此阶段出栏,放大了毛猪供应阶段性富余的程度。据新发地市场的商户反映,近期又有一批大体型毛猪在出栏,大体型白条的占比也有所增大”。所以,近期白条猪的价格不断地下探,不是近期需求不足造成的,而是此前较长时间较高的预期掩盖了供大于求现象在近期的集中表现。在高预期下,毛猪的价格被掺进了水分,近期正在把这些水分挤了出来。
所以,本周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毛猪价格连续下降,毛猪价格连续下降主要原因除了供大于求以外,最主要的是预期的破灭。此前,有些名嘴一直在给养殖场讲“机会”,拉高了养殖场的预期,认为可以 “等”,等行情,等猪价上涨,等反弹,“等”的结果是猪价下行,越等猪价越低,这使得一些养殖场失去了信心,到现在都不敢再等下去了,积压的毛猪与正常出栏的毛猪同时出栏,形成了近期阶段性的供大于求。
此前,当有一些业内人士主张要关注后期可能出现的机会时,我们当时就指出,近期,不是要关注机会,而是要讲耐心。短时间内肉价反弹的机会不大,“在‘二育’ 毛猪还没有完全被市场消化之前,在大体型毛猪还没有完全被市场消化之前,在毛猪产能还没有得到实质性压缩之前,肉价很难出现实质性的回升” 。“在这种情况下,短时间内养殖端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销售压力,也仍然面临着控制和压缩产能的压力,肉价在低位运行的状态恐怕还会要继续延续一段时间”。
猪价、肉价快速回落,实际上对养殖业是好事,一是可以降低盲目扩张的冲动,有利于压缩产能;二是可以促进出栏毛猪的“减重”;三是抑制了“二育”。挤出猪价的水分,有利于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鸡蛋价格走势
本周前期,鸡蛋批发的平均价保持稳定,周后期连续回落。
10月10日,新发地市场鸡蛋批发平均价是6.36元/公斤,比上周同期(10月3日)的7.0元/公斤下降9.14%;比上月同期(9月10日)的7.16元/公斤下降11.17%;比去年同期(10月10日)的8.70元/公斤下降26.90%。周环比大幅下降;月环比大幅下降;年同比大幅下降。上周,年同比下降20.0%,本周同比降幅明显放大。
本周前期,还处于节日假期,批发市场鸡蛋销售处于比较平淡的状态,每天都有一些零售商到市场补货,采购量也不很大。市场上鸡蛋销售比较平淡,但是养鸡场内的蛋鸡仍然在按部就班地产蛋,使得养鸡场内鸡蛋存在着积压现象。新发地市场的商户都和养鸡场定有产销合同,养鸡场负责鸡蛋的生产,商户负责鸡蛋的销售,养鸡场仍然在按部就班地向市场商户供货,使得商户的一些档口内也有鸡蛋被积压的现象,鸡蛋的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面临着较大的销售压力。
蛋价下降,也与粉壳鸡蛋价格下降有关。北方批发市场销售的鸡蛋大多都是褐壳鸡蛋,这些鸡蛋是北方中小养鸡场生产的。北方现代化规模养鸡场生产的鸡蛋大多都是粉壳鸡蛋,由于产量充足,粉壳鸡蛋的价格在近期也在快速下降,价格已经低于褐壳鸡蛋了。粉壳鸡蛋价格下降,也拉动褐壳鸡蛋价格下滑。
此外,蛋商手中还存有较多的鸡蛋,这些库存鸡蛋原本是准备在蛋价上涨以后来补充市场的,结果今年蛋价上涨以后持续的时间比较短暂,库存鸡蛋还没有来得及出库,蛋价就再一次掉头向下,使得库存鸡蛋仍然被“憋”在库里。一方面是产量充足,一方面是存量充足,鸡蛋价格在短时间内很难有什么起色,还会继续在低位徘徊一段时间。因此,“在鸡蛋产能大于需求的情况下,养鸡场,特别是中小养鸡场,仍然面临压缩产能的抉择”,这是一些中小养鸡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只不过近期淘汰产蛋鸡的价格也十分低迷,河北地区淘汰产蛋鸡的价格已经低于4元/斤,基本上就维持在3.8-3.9元/斤的价位,养鸡场如果按照这个价格淘鸡,也会出现亏损,使得养鸡场比较难受。淘鸡,鸡亏损,养鸡,蛋亏损,淘也不是,养也不是,养鸡场后面的日子会比较艰难。
三、蔬菜价格走势
本周前期,蔬菜的整体价格有所回落,周后期连续反弹。
10月10日,新发地市场蔬菜加权平均价是3.05元/公斤,比上周同期(10月3日)的2.88元/公斤上涨5.90%;比去年同期的3.95元/公斤下降22.78%。周环比明显上涨;年同比大幅下降。上周,价格同比下降26.90%,本周同比降幅有所收窄。
本周前期,正处于国庆假期,市场上蔬菜存量充足,在供应能力逐渐增强的情况下消费需求有所减弱,特别是单位食堂的需求明显下降,拉动价格继续走低。在在这种情况下,商户自觉减少蔬菜的上市量,使得价格有所回升。到了假期后半程,食堂开始备货,商户又及时增加了蔬菜的上市量,价格涨幅相对温和。假期过后,北方地区又出现了较长时间的连续降雨,北京城区的降水量达到了暴雨级别,降雨伴随着降温,影响了蔬菜的采收和正常生长,使得周后期菜价的涨幅比较明显。
周后期菜价的快速反弹,实际上属于在菜价整体回落过程中的一次波动,只不过此次波动的幅度略大一些。在正常情况下,近期蔬菜的整体价格正处于季节性下降区间,主要原因是在产地南移的过程中,后续产地的蔬菜大部分都能如期上市,转换过程中衔接得比较顺畅,一些叶类菜的主产地已经基本上南移到北京及周边地区,种植面积相对较大,蔬菜的生长状况处于良好状态,价格呈现稳步下降的走势。比如圆白菜、芹菜、散菜花、小菠菜、香菜,主产地就集中在北京及周边地区,也有的已经延伸到山东地区,这些蔬菜也正在形成批量上市条件,供应相对比较充足,价格处于稳步下降的状态。由于连续降雨,保鲜要求较高的小菠菜、香菜价格有所上涨,其他如圆白菜、芹菜、散菜花的价格基本上波澜不惊,没有出现什么明显波动,主要原因就是供应充足,主产地南移过程中的衔接比较顺畅。
同时,前期衔接不太顺畅的莴笋,也由于辽宁锦州、天津武清、山东泰安的莴笋开始接续上市,价格在周后期有比较明显的回落。此前衔接不太顺畅的豆角类蔬菜,由于辽宁沈阳、随后是锦州的豆角开始上市,白豆角、豆王的价格已经比前期回落,广西合浦的豇豆已经形成批量上市条件,开始批量进京,在本周后期的连续降雨过程中,其他一些蔬菜价格反弹以后,豆角类蔬菜的价格也基本上保持稳定,没有什么波动。
在降雨降温条件下,价格出现反弹的主要是一些鲜嫩小品种蔬菜和一些茄果类蔬菜。鲜嫩小品种蔬菜主要是保鲜要求高的蔬菜,包括前面提到的香菜、小菠菜,也包括小白菜、茴香、韭菜、苦菊等。鲜嫩小品种蔬菜在降雨过后,采收作业恢复正常,价格还会重新回落,茄果类蔬菜中的圆茄、黄瓜,在光照充足以后,产量还会恢复。本周后期价格出现上涨的西葫芦、长茄,则是需要完成供应链转换的衔接以后,供应能力才会增强,价格才会回落。其中西葫芦现在的主产地还是冷凉地区,已经到了上市尾期,随后上市的是山东德州,近期山东连续阴雨天气已经月余,德州平原县西葫芦上市期有所推迟,现在还没有形成批量上市条件,尽管云南西葫芦开始进京,但是云南西葫芦的品质距离北京市场的需求还有一些欠缺,使得西葫芦供应能力比较脆弱,天气稍有波澜,价格就会波动;辽宁长茄的供应链正在从冷棚向暖棚转换,主产区之一的海城已经有暖棚长茄开始上市,但是产量还不充足,另一个主产区是绥中,在降温以后,冷棚长茄开始退市,暖棚长茄还需要10天半个月才能上市,绥中长茄的价格在本周后期是连续走高,拉动长茄的价格整体上涨。
本周后期蔬菜的整体价格出现比较明显的反弹,这是蔬菜价格进入季节性下降区间的正常波动,后期蔬菜的供应能力还会继续增强,后期菜价还会有所回落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作者:刘通